小龍蝦是怎么興起來的?
來源:本站整理 發布于 2022-04-17 18:28:00 作者:longxia 閱讀()
小龍蝦的消費以指數級增長,全國有10萬創業者投身其中,2016 年第二季度小龍蝦專門餐館數量同比上漲 33%,這股浪潮就像小龍蝦鮮艷欲滴的顏色一樣紅透中國。
小龍蝦,學名克氏原螯蝦,原產于美國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。1930 年代,小龍蝦由日本人引入中國,在南京周邊地區逐漸繁衍開來。當時僅被作為寵物的餌料放養,由于社會環境還處于解決溫飽的階段,殼多肉少的小龍蝦并沒有什么人喜歡食用。
而隨著時代與環境的變化,小龍蝦的美味天賦被更多人挖掘喜愛,尤其是以下6位關鍵人物對小龍蝦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第一位:許建忠——中國小龍蝦創業的第一人
創新:十三香小龍蝦
從水煮蝦到“十三香小龍蝦”,再到“中國龍年盱眙龍蝦節”,短短7年的時間,“盱眙龍蝦”的品牌打響了,消費者市場需求也被急速擴大,小龍蝦的消費特性開始顯現。
第二位:劉主權——工業化時代新思維
創新:蝦稻連作模式
中國的早期小龍蝦競爭史,是江蘇盱眙和湖北潛江兩個地方交錯式的創新較量而不斷升級的。盱眙的領先在于口味和營銷的創新,而潛江的領先,在于將小龍蝦正式帶入了工業化時代。
最初的小龍蝦屬于田園牧歌式的作業方式,產量相當低,2000 年,潛江農民劉主權第一個想到了將小龍蝦放在水稻田里飼養:夏季鉆洞種稻,農閑繁育收獲。這個著名 “蝦稻連作模式”自推廣以來,為成千上百的農民帶來了更多的收益。
第三位:鄭玉林——歐美市場“先行者”
創新:“萊克制造”
2003 年以前,江蘇小龍蝦出口連續 13 年位居中國首位;從 2004 年開始,湖北小龍蝦出口超過了江蘇,此后這個出口冠軍的頭銜一直戴到今天。
決定性的原因,第一是稻蝦連作模式的推廣,第二是鄭玉林。
鄭玉林,潛江萊克水產老板。在今天的歐美市場,每 3 只小龍蝦就有 2 只來自潛江,其中至少有1只是 “萊克制造”。鄭玉林的成功,在于和新加坡商人陳建達建立了合作關系,而后者壟斷了全球 80% 小龍蝦市場的供貨渠道。
鄭玉林所從事的,其實是中國最典型的代工制造模式,接單、生產、交貨,技術很簡單,競爭力在于成本,而經由他引進的渠道和需求,又反過來大大的刺激了潛江農民的養蝦積極性。
小龍蝦的來歷起源?
小龍蝦原產于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,1918年,日本從美國引進小龍蝦作為飼養牛蛙的餌料。有資料顯示,中國過去并不出產小龍蝦,小龍蝦的來歷要追溯到二戰時期,對日本國內隨處可見的克氏螯蝦(小龍蝦的前身),經過一系列的基因改造,克氏螯蝦被成批運到日軍駐地,擔任起水體清潔的工作。改良后的克氏螯蝦表現出比起前輩更出色的適應高腐敗水體的能力,更強的繁殖能力,尤其是適應礦物性毒化水體的能力更是出色,日方解密檔案表明:高營養化,低氧水體中的肺吸蟲病和黑鰓病,克氏螯蝦幾乎終身攜帶,但是死亡率接近于正常值。二戰期間,小龍蝦從日本傳入我國,現已成為我國淡水蝦類中的重要資源,廣泛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各省市。
小龍蝦體內蛋白質含量較高,占總體的16%—20%左右,脂肪含量不到0·2%,蝦肉內鋅、碘、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要高于其它食品。不過小龍蝦的有一項很重要的營養可能很多人都忽視了,那就是蝦青素,主要存在于蝦頭的蝦黃和蝦殼上的紅色物質,大多數的烹調方法可能都損失掉了,因為蝦青素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,因此也容易被氧化掉。另外,小龍蝦還可以入藥,能化痰止咳,促進手術后的傷口生肌愈合。
中國以前有小龍蝦嗎?
其實中國有四種原生態的正宗小龍蝦,它們是東北黑螯蝦、南京黑螯蝦、史氏擬螯蝦和朝鮮黑螯蝦。除此之外,還有兩種“外來和尚”,原產美國的克氏原螯蝦和原產大洋洲的紅螯螯蝦,只不過克氏原螯蝦技高一籌,在中華大地遍地開花,成為最著名的小龍蝦。
現在食用的小龍蝦是在二戰期間小龍蝦由日本傳入中國,開始在江蘇省南京市以及郊縣繁衍,經過長時間的擴展,種群數量不斷增加,生存空間不斷擴展,目前小龍蝦已擴展至安徽、上海、江蘇、香港、臺灣等地,形成數量龐大的自然種群,成為我國淡水蝦類中的重要資源。